銷軸鍍鋅彩色鈍化
產品介紹
鍍鋅是指在金屬、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鍍一層鋅以起美觀、防銹等作用的表面處理技術。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熱鍍鋅。
鋅易溶于酸,也能溶于堿,故稱它為兩性金屬。鋅在干燥的空氣中幾乎不發生變化。在潮濕的空氣中,鋅表面會生成致密的堿式碳酸鋅膜。在含二氧化硫、硫化氫以及海洋性氣氛中,鋅的耐蝕性較差,尤其在高溫高濕含有機酸的氣氛里,鋅鍍層極易被腐蝕。鋅的標準電極電位為-0.76V,對鋼鐵基體來說,鋅鍍層屬于陽極性鍍層,它主要用于防止鋼鐵的腐蝕,其防護性能的優劣與鍍層厚度關系甚大。鋅鍍層經鈍化處理、染色或涂覆護光劑后,能顯著提高其防護性和裝飾性。
原理
在盛有鍍鋅液的鍍槽中,經過清理和特殊預處理的待鍍件作為陰極,用鍍覆金屬制成陽極,兩極分別與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聯接。鍍鋅液由含有鍍覆金屬的化合物、導電的鹽類、緩沖劑、pH調節劑和添加劑等的水溶液組成。通電后,鍍鋅液中的金屬離子,在電位差的作用下移動到陰極上形成鍍層。陽極的金屬形成金屬離子進入鍍鋅液,以保持被鍍覆的金屬離子的濃度。在有些情況下,如鍍鉻,是采用鉛、鉛銻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陽極,它只起傳遞電子、導通電流的作用。電解液中的鉻離子濃度,需依靠定期地向鍍液中加入鉻化合物來維持。鍍鋅時,陽極材料的質量、鍍鋅液的成分、溫度、電流密度、通電時間、攪拌強度、析出的雜質、電源波形等都會影響鍍層的質量,需要適時進行控制。
工藝
- 堿性鍍鋅
堿性鍍鋅工藝是指鍍液的PH值是堿性。但因絡合劑不同,又分為氰化物鍍鋅和鋅酸鹽鍍鋅兩種。 氰化物鍍鋅是個很古老的鍍種。鍍液中主要有三種成分:主鹽氧化鋅,絡合劑氰化鈉和導電鹽氫氧化鈉(俗稱火堿)。早期的氰化鍍溶液中是沒有光亮劑的。隨著人們審美要求的提高,又在氰化液鍍鋅溶液中加入了起光亮作用的光亮劑。氰化鍍鋅工藝穩定,鍍層細致。鍍液分散能力好。根據氰化鈉含量的多少不同,又分為高氰,中氰和低氰鍍鋅三種。氰化鍍鋅的最大缺點是毒性太大,對環境危害嚴重。
鋅酸鹽鍍鋅是近30年來發展較快的鍍鋅工藝。它的主要成分是主鹽氧化鋅,絡合劑兼導電鹽氫氧化鈉(俗稱火堿)。為了獲得細致的分散能力好的光亮鍍層,還要加入光亮劑。國內鋅酸鹽鍍鋅的主要發展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的大搞無氰鍍鋅年代,著名的DPE鍍鋅工藝和DE鍍鋅工藝一直使用著。這種工藝雖然比不上氰化鍍鋅工藝的穩定、細致。但它的最大優點是無氰。對環境的危害要小的多。鋅酸鹽鍍鋅有了新的發展,起泡和脆性等缺陷得到了克服,分散能力大為改進,可以和氰化鍍鋅比美。
- 酸性鍍鋅
鍍液的PH值在4-6。20世紀70年代大搞無氰鍍鋅的第二個成果便是無氰氯化銨鍍鋅。與鋅酸鹽堿性鍍鋅并駕齊驅。它以氯化鋅為主鹽,氯化銨為絡合劑及導電鹽。檸檬酸,氨三乙酸為輔助絡合劑。聚乙二醇和硫脲作鍍層細化劑。從這種鍍液中獲得的鍍層細致,分散能力好。鍍液毒性小。但缺點主要是鍍液不穩定,散發出來的氯化銨氣體對電鍍設備腐蝕性很大。電流效率也較低。對雜質敏感性強。工作溫度范圍窄。現已基本上被氯化鉀鍍鋅工藝所淘汰。
- 氯化鉀(或氯化鈉)鍍鋅工藝
氯化鉀(或氯化鈉)鍍鋅工藝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無氰鍍鋅工藝。它主要成分為:氯化鋅主鹽,一般使用含量為70-90g/L。氯化鉀作導電鹽,使用含量從140-280g/L不等,根據不同需求可任意調整。硼酸作PH值緩沖劑,以穩定PH值在4.6-5.6之間。由于這種鍍液是在室溫條件下工作,硼酸的溶解度不高,一般含量控制在25-30g/L。
單獨靠這三種成分是鍍不出合格鋅鍍層來的。還要加入一些添加劑才能獲得光亮、細致的鍍鋅層來。氯化鉀鍍鋅的優點是鍍液穩定、鍍層光亮細致且成本低、電流效率高、無毒。缺點是鍍液的分散能力比堿性鍍鋅稍差,鍍層的脆性也較大。盡管如此,氯化鉀鍍鋅一面世,立刻普遍受到歡迎。發展十分迅速,已占據鍍鋅的半壁江山。從市場上看,鍍鋅工藝主要是兩個鍍種:堿性鋅酸鹽和酸性氯化鉀鍍鋅。其他鍍鋅工藝均已相形見絀,緩慢退出歷史舞臺。
酸性鍍鋅工藝中還有一種硫酸鹽鍍鋅工藝。它的主要成分是主鹽硫酸鋅。含量在250-500g/L之間。明礬或硫酸鋁作導電鹽。含量在30-50g/L之間。導電鹽也有加入硫酸鈉或氯化鈉的。除了上述幾種外,還要加入一些添加劑,作用是使鍍層細致。最早是采用糊精或樹膠,后來發明了一些專用光亮劑使鍍層更加光亮細致。硫酸鹽鍍鋅的最大優點是可使用較大電流密度(1-5A/dm2),鍍速快。但缺點是鍍液的分散能力很差,不宜用來鍍較復雜工件。
由于它的特殊性,硫酸鹽鍍鋅主要用在鍍鐵絲、鋼帶、鋼板等形狀簡單,連續化生產性強的行業。除了上述幾種常用的鍍鋅工藝外,還有焦磷酸鹽鍍鋅、氟硼酸鹽鍍鋅、羥酸鹽鍍鋅等工藝,但應用不多,不再介紹。